第九屆(2020年度)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遴選暨《中國新聞傳播學年鑒》優秀論文獎評選結果
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于2021年12月完成了第九屆(2020年度)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遴選暨《中國新聞傳播學年鑒》優秀論文獎評選活動。
優秀論文遴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持,始于2013年。為增強學術年鑒對學術研究成果的評價功能,自2019年起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達成協議,為遴選出來的優秀論文冠名“《中國新聞傳播學年鑒》優秀論文獎”。
本屆遴選以全國167種期刊2020年發表的一萬余篇新聞學與傳播學論文作為備選文本,經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(所內)、各研究室主任和資深研究員等初選、打分排序、民主協商,最終以集體評議的方式從中選出10篇優秀論文。
連同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年度優秀論文,2020年度全部入選優秀論文共20篇。它們是(按論文發表期刊號順序排列,同一期號的按作品題目音序排列):
《橋接社群與跨文化傳播:基于對西游記故事海外接受實踐的考察》
田浩、常江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1期
《“信息繭房”在西方:似是而非的概念與算法的“破繭”求解》
陳昌鳳、仇筠茜
《新聞大學》第1期
《網絡謠言入罪的尺度與限度——以風險刑法為分析視角》
馮建華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2期
《整合框架與解釋水平:海內外報紙對“一帶一路”報道的對比分析》
王丹、郭中實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3期
《勞動者社交媒體言論自由及其限制》
謝增毅
《法學研究》第4期
《清末京師閱報社考察——基于空間和族群的視角》
王鴻莉
《近代史研究》第5期
《數字化記憶的雙重書寫——百度貼吧中“克拉瑪依大火”的記憶結構之變遷》
閆巖、張皖疆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5期
《短視頻平臺上的職業可見性——以抖音為個案》
陸曄、賴楚謠
《國際新聞界》第6期
《“牧影”:中國流動電影放映再闡釋——基于滇川藏“大三角”地區田野研究的討論》
郭建斌、王麗娜
《國際新聞界》第6期
《作為知識的“報刊”:清末民初新式教科書中的報刊敘述(1902—1922)》
王潤澤、鄧潔
《編輯之友》第6期
《偏移的轉折點:傳播學史上被“受眾民族志”遮蔽的“雙重轉向”》
張放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7期
《“信息繭房”學術場域偏倚的合理性考察》
丁漢青、武沛潁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7期
《早期〈申報〉“體例”與19世紀新聞人的倫理觀》
操瑞青
《國際新聞界》第7期
《“學術性新聞”:馬克思在<紐約每日論壇報>的社會歷史寫作》
沈薈、熊濤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9期
《心智模型視角下風險認知差距的探尋與彌合——基于鄰避項目風險溝通的實證研究》
黃河、王芳菲、邵立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9期
《新冠中的非典往事:歷史類比、記憶加冕與瘟疫想象》
李紅濤、韓婕
《新聞記者》第10期
《在文化與結構之間:斯圖亞特·霍爾傳播觀的范式整合》
黃典林
《南京社會科學》第10期
《媒介化治理——電視問政個案的比較分析》
閆文捷、潘忠黨、吳紅雨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11期
《中國輿論觀的近代轉型及其困境》
胡百精
《中國社會科學》第11期
《“通知-移除”抑或“通知-攔截”:算法時代的選擇》
劉文杰
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第12期